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8月16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蓝光光碟"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蓝光光碟蓝光光盘(BD)的反面。与CD和DVD不同,反射是蓝色的.媒体种类高品质(英语:Disk density)媒体储存光盘编码数据编码:CLV或带交错纠错码BDMV视频的CAV凹坑和平台(pits and lands,0和1)
编码:H.262/MPEG-2 Part 2H.264/MPEG-4 AVC容量25 GB(单层)50 GB(双层)100 GB(三层; BDXL)128 GB(四层; BDXL)读取机制1x@36 Mbit/s2x@72 Mbit/s4x@144 Mbit/s6x@216 Mbit/s开发蓝光光碟联盟用途资料储存高画质影像电子游戏发展自DVD衍生出超高清蓝光光碟
有外壳的单面单层BD-RE(25GB)及有外壳的单面双层BD-RE(50GB)
无外壳的单面单层BD-RE(25GB)
无外壳的单面双层BD-RE(50GB)
蓝光光碟(英语:Blu-ray Disc,缩写:BD)是DVD之后的下一代光碟格式之一,用以储存高品质的影音以及高容量的资料。
蓝光光碟是由索尼及松下电器等企业组成的蓝光光碟联盟(Blu-ray Disc Association)策划的次世代光碟规格,并以索尼为首于2006年开始全面推动相关产品。
蓝光光碟命名是由于其采用波长405纳米的蓝色激光光束来进行读写操作(DVD采用650纳米波长的红光读写器,CD则是采用780纳米波长的红外线)。蓝光光碟的英文名称不使用“Blue-ray”的原因,是“Blue-ray Disc”这个词在欧美地区流于通俗、口语化,并具有说明性意义,不能申请注册商标,因此蓝光光碟联盟去掉英文字e来完成商标注册。
2008年2月19日,随著HD DVD领导者东芝宣布在3月底结束所有HD DVD相关业务,最终由索尼主导的蓝光光碟胜出,持续多年的下一代光碟格式之争正式划上句号。
2015年8月5日,蓝光光碟联盟(BDA)宣布将于2015年8月24日起开始定超高清蓝光光碟(Ultra HD Blu-ray)作为改良格式。
值得注意的是蓝光碟并未完全取代DVD ,首先观赏需要较大的电视机,对一般电脑萤幕和睡房的小型电视机,无法发挥其优势。即使经十几年实际收入超过后者,但这是因为蓝光碟片较高价,和很多新节目不推出或减产DVD,而在统计上还可能把最新的超高清蓝光光碟,一拼计算进蓝光碟的销售数字去。
BD另一用途是在很多国家录影,犹在日本或美国的高清电视节目,即有别于购买的蓝光电影的,录像用的 BDAV格式。
但因制式限制在不适合专用的烧录式BD录影机(数字视频录像机)的国家。高清电视广播的普及反而和购买式的BD竞争,因为较晚使用数码电视的国家,往往使用外置式硬碟或随身碟做录影储存装置。
因为蓝光碟的销量开始明显下降,一些厂家减产或停产蓝光碟和播放器。
沿革[编辑]
日期
事件
2002年4月30日
“蓝光光碟联盟”的前身“Blu-ray Disc Founders”成立,“蓝光光碟”正式发表[1]。
2004年5月18日
“Blu-ray Disc Founders”正式更改名称为“蓝光光碟联盟”(Blu-ray Disc Association)。
2004年9月21日
索尼电脑娱乐宣布,次世代游戏机“PlayStation 3”将会采用蓝光光碟为标准格式。
2006年1月5日
蓝光光碟联盟原先准备在国际消费电子展发布蓝光光碟相关产品,后来因为蓝光规格问题将发布日期推迟到同年6月。
2006年10月14日
SONY集团推出全球首部配载蓝光光碟播放器的笔记型电脑“VAIO A”系列。
2006年11月11日
配备蓝光光碟播放器的次世代游戏机“PlayStation 3”在日本地区开始发售。
2007年1月10日
《日本经济新闻》报导,蓝光光碟在日本地区占有94.8%的次世代光碟市场,并预料蓝光光碟于次世代光碟格式之争中最终会取得胜利。
2007年8月20日
派拉蒙电影公司由原先同时支持蓝光光碟及HD DVD,改为以HD DVD作为派拉蒙唯一认可的高清电影存储光碟,同时宣布派拉蒙旗下的梦工厂、梦工场动画、Nickelodeon Movies(英语:Nickelodeon Movies)以及MTV电影等子公司转为只支持HD DVD[2]。派拉蒙电影公司高层透过Viacom承认,派拉蒙共收取HD DVD阵营的1亿5千万美金,以提供一年半之HD DVD独占权,款项以现金及未来收益分帐支付。
2007年9月1日
蓝光光碟联盟于柏林国际广播展上宣布蓝光光碟目前已经压倒性占有日本90%的次世代光碟市场,在欧洲地区蓝光光碟的销量也一直以3:1的比例领先于HD DVD,在美国也有超过66%的次世代光碟市场被蓝光光碟占据。
2007年11月29日
东亚唱片(集团)推出首张香港红馆Blu-ray影碟《景福Show Mi郑秀文2007演唱会》。
2008年1月4日
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宣布脱离HD DVD阵营,并且由2008年6月开始停止发行HD DVD影碟,往后只支持蓝光光碟作为影碟格式。华纳兄弟的行政总裁Barry Meyer认为,支持蓝光光碟独占对整个高清市场普及化有利,长久的格式之争只会令影业在高清市场上错失良机[3]。
2008年1月5日
时代华纳附属的新线影业跟随华纳兄弟的决定,将会停止HD DVD影碟的发行[4]。
2008年1月8日
《金融时报》报导派拉蒙电影公司正考虑行使与HD DVD阵营的独占协议中,“如华纳兄弟放弃HD DVD阵营,派拉蒙可以跟随离开”的一项条款,重新返回蓝光光碟联盟[5]。微软(Microsoft)则表示将来公司采用哪种格式,只会交由消费者的抉择[6]。
2008年1月9日
时代华纳另一附属公司HBO跟随华纳兄弟的决定,将会停止HD DVD影碟的发行[7]。
2008年1月28日
英国Woolworths Group PLC(英语:Woolworths Group PLC)宣布,根据2007年圣诞假期的销售数字,蓝光光碟大幅度以九比一的销售数量领先HD DVD,所以决定全线商店即日开始只出售蓝光光碟的影碟[8]。
2008年2月11日
美国大型连锁零售商Best Buy宣布,为了避免消费者在选择次世代光碟格式播放器时感到困惑,决定全线商店即日开始全力支持蓝光光碟的播放器、影碟及相关产品,使消费者正确掌握高清娱乐的内容[9]。同日,线上影碟商店Netflix亦作出同样的决定,往后只支持蓝光光碟为唯一认可的次世代光碟格式[10]。
2008年2月15日
美国最大型连锁零售商沃尔玛(Wal-Mart)宣布,全线商店由6月开始只出售蓝光光碟的播放器、影碟及相关产品,HD DVD的产品将会逐步撤离货架[11]。
2008年2月19日
东芝社长西田厚聪(日语:西田厚聰)宣布,公司决定停止所有HD DVD播放器及录制器的开发,同时即时停产电脑及游戏用HD DVD光碟机,并预定将在3月底结束所有HD DVD相关业务。随著HD DVD领导者的退出,持续多年的次世代光碟格式之争正式划上句号,最终由蓝光光碟胜出[12]。
2025年2月
索尼停止生产可录制蓝光光碟[13]
物理格式[编辑]
一个单层的蓝光光碟的容量为25GB,足够录制一个长达4小时的高质量影片。索尼称,以6x倍速烧录单层25GB的蓝光光碟只需大约50分钟。而双层的蓝光光碟容量为50GB,足够烧录一个长达8小时的高解析影片。2010年6月制定的BDXL规格,支援100GB和128GB的蓝光光碟。
采用波长405nm的蓝色激光束进行读写,之所以能储存庞大容量,主要是因为这三种写入模式:
一、缩小激光点以缩短轨距(0.32μm)增加容量,蓝光光碟构成0和1数位资料的讯坑(0.15μm)变的更小,因为读取讯坑用的蓝色激光波长比红色激光小。
二、利用不同反射率达到多层写入效果。
三、沟轨并写方式,增加记录空间。蓝光的高储存量是从改进激光光源波长与(405 nm)物镜数值孔径(0.85)而来。
软件格式[编辑]
Java软件支援[编辑]
在2005年蓝光光碟联盟宣布蓝光光碟会加入对甲骨文公司的Java技术的支援,蓝光光碟播放器与蓝光光碟可以作出互动功能。
区码[编辑]
为了保障每个地区的影音产品经销商与代理商的权益,市面上贩售的影视或音乐作品的蓝光光碟也有制定类似于DVD-Video上存在的区域码限制。但DVD区域码有多达9个区码,而蓝光光碟只有4个区码。新一代的超高清蓝光光碟更是不设置区域码。
和DVD一样,这些被添加了区域码限制的资讯可以在产品的外包装及碟片上看到。
蓝光光碟区码分布图
区码
地区[14]
A/1
美洲(格陵兰和法属圭亚那除外)、日本、朝鲜半岛、台湾、香港、澳门、东南亚、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除外)
B/2
欧洲(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和摩尔多瓦除外)、格陵兰、西亚、非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海外领地(如法属圭亚那)
C/3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摩尔多瓦、中亚、南亚、中国大陆、蒙古
FREE
非正式用语,代表“全世界”。光碟同时标示A/B/C区,或不标示任何区码。
注:在中国大陆境内,发展初期本土蓝光播放器发展速度较缓,所以片源多由A区(香港、台湾、日本等)流入,并导致部分境外(以港版、日版等A区机型为主)蓝光机进入市场;且因PS3(以台版、港版、日版、美版、韩版等蓝光A区机型为主)的大规模普及,因此中国大陆市售的行货蓝光光碟多为全区,市售标记“C区”蓝光光碟往往包含A、C区或者为全区,而之后发售的PS4、PS5亦有此情况出现。
数位版权管理[编辑]
蓝光光碟主要以3种方式进行数位版权管理(DRM),包括:
AACS[编辑]
AACS(Advanced Access Content System)负责保护光碟的内容,是数码版权保护中重要的一环。AACS是由AACS LA(英语:AACS LA)(AACS Licensing Administrator)负责制定,联合发展的企业包括迪士尼、英特尔、微软、松下电器、华纳兄弟、国际商业机器、东芝以及索尼。[15]
BD+[编辑]
BD+是一个储存于蓝光光碟的微型虚拟机器,允许获得授权的蓝光光碟播放器播放该蓝光光碟。
ROM Mark[编辑]
ROM Mark是一个密码封锁资料,附加于蓝光光碟的内容之中,负责监控及阻止该蓝光光碟的内容被未得到授权的播放程式解码。
应用[编辑]
相容性[编辑]
蓝光光碟联盟称所有获得授权的蓝光光碟播放器均可以向下支援,包括DVD-ROM、VCD以及CD,但部分CD和VCD在一些蓝光光碟播放器中无法播放。
电脑档案储存[编辑]
蓝光光碟使用的文件系统为UDF,可以用蓝光烧录机写入资料,分为BD-R(单次烧录)及BD-RE(多次烧录)格式。
BD-Live[编辑]
BD-live为索尼公司在2009年4月推出的一款基于Java ME的蓝光交互功能。通过网络连接,可以使影碟电影与互联网交互。例如下载海报、游戏等。
播放软体[编辑]
蓝光播放软体主要用于播放蓝光碟片、文件夹和ISO文件,有些也支援其他影音格式的播放。大部分的蓝光播放器软件可以去除蓝光碟片的加密保护以及区域码。
系统支援[编辑]
OS X及Windows系统并没有购买相关专利许可,因此没有作业系统原生的播放软体。麦金塔电脑并无配备蓝光光驱,使用者通常需要外接蓝光光碟机。这两点促使了蓝光播放器软件的出现。
主流软体[编辑]
最初这一些播放器并没有相关的专利许可,只是爱好者一时兴起制作。随着蓝光光碟的普及,以及用户对于在电脑上播放蓝光光碟需求的增加,蓝光播放软件的发展逐步走向商业化,目前这些软体的发展也逐步成熟。不过获得One-Blue蓝光组织授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专利许可的软体很少。
目前较流行的蓝光播放软体主要有:
Windows
PowerDVD
TotalMedia Theatre
Nero Blu-ray Player
OS X
Mac Blu-ray Player(英语:Mac Blu-ray Player)
Leawo Blu-ray Player
VideoSolo Blu-ray Player
Linux
VLC
企业支持[编辑]
设备供应商[编辑]
兆强(O-VIEW)
奥迪恩(ADM)
Singulus(英语:Singulus)
宏威科技
M2
ORIGIN(英语:Origin PC)
电子产品[编辑]
索尼公司(Sony)
松下电器(Panasonic)
三星电子(Samsung)
先锋公司(Pioneer)
三菱电机(Mitsubishi)
飞利浦(Philips)
日立(Hitachi)
夏普(Sharp)
戴尔电脑(Dell)
华录(Hua Lu)
宏碁(Acer)
苹果公司(Apple)
TDK
JVC
日本电气(NEC)
理光(RICOH)
佳能(Canon)
富士软片(Fujifilm)
联想集团(Lenovo)
LG
汤姆逊(Thomson)
惠普公司(HP)
东芝(TOSHIBA)
电影发行商[编辑]
索尼影业(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环球影业(Universal Studios)
华特迪士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
二十世纪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
狮门(LIONSGATE)
米高梅(MGM)
派拉蒙影业(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
华纳兄弟(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新线影业(New Line Cinema)
HBO
东映
东宝株式会社
竞争对手[编辑]
由于蓝光光碟联盟跟制定DVD标准的国际组织DVD论坛存在极大的分歧,蓝光光碟格式并没有被提交到DVD论坛。相反,由东芝及NEC共同开发的HD DVD于2003年11月获得DVD论坛认可并正式命名,同时HD DVD获得微软及英特尔的支持。于是蓝光光碟跟HD DVD两大阵营正式展开格式上的竞争,争取成为次世代的标准光碟格式。竞争最后由蓝光光碟胜出。
CD、DVD、HD DVD 与 BD 比较[编辑]
CD
DVD
HD DVD
BD
解析度
240、288[16]
480i、576i
480i、576i、720p、1080i、1080p
480i、576i、720p、1080i、1080p、4k
激光波长
780nm红外线激光
650nm红色激光
405nm蓝色激光
405nm蓝色激光
最小讯坑长度
0.8μm
0.4μm
0.2μm
0.15μm
轨距
1.6μm
0.74μm
0.4μm
0.32μm
单层储存容量
650M/700M只有单层
4.7GB (双层8.5GB)
15GB
25GB(双层50GB,四层128GB)
支援视讯编码技术
MPEG-1
MPEG-1、MPEG-2
MPEG-2、H.264/MPEG-4 AVC
MPEG-2、H.264/MPEG-4 AVC
支援音讯编码技术
MPEG-1 Audio Layer II
Dolby Digital (AC-3)、 (选)DTS、 Linear PCM
Dolby Digital (AC-3)、Dolby Digital Plus (E-AC-3)(英语:Dolby Digital Plus)、DTS、(选)DTS-HD HR Audio、Linear PCM、Dolby TrueHD(英语:Dolby TrueHD)、(选)DTS-HD Master Audio
Dolby Digital (AC-3)、(选)Dolby Digital Plus (E-AC-3)、DTS、(选)DTS-HD HR Audio、Linear PCM、(选)Dolby TrueHD、(选)DTS-HD Master Audio、(选)DRA、(选)Dolby Atmos、(选)DTS:X、(选)DTS Headphone:X
※解析度资讯为用于标准视讯光碟时的解析度
参见[编辑]
光碟烧录技术
媒体播放器列表#光盘格式支持
3D立体电视
高解析度光碟格式之战
高画质电视
全息通用光盘
通用媒体光碟
参考[编辑]
光盘制作
概念
光碟
光盘驱动器
光盘制作
制作软件
刻录技术
刻录模式
封包写入
光介质类型
蓝光光碟(BD):BD-R(英语:BD-R),BD-RE
DVD:DVD-R, DVD+R, DVD-R DL(英语:DVD-R DL), DVD+R DL, DVD-RW, DVD+RW, DVD-RW DL, DVD+RW DL, DVD-RW2, DVD-RAM, DVD-D(英语:DVD-D), HVD(英语:High-Definition Versatile Disc)
CD:CDDA,CD-ROM,CD-R,CD-RW,5.1 Music Disc(英语:5.1 Music Disc),SACD,PhotoCD(英语:PhotoCD),CD Video (CDV), Video CD (VCD), SVCD, CD+G, CD-Text(英语:CD-Text), CD-ROM XA, CD-i
通用媒体光碟(UMD)
增强型通用光盘(EVD)
前卫通用光盘(FVD)
全息通用光盘(HVD)
HD DVD:HD DVD-R,HD DVD-RW,HD DVD-RAM
高密度通用光盘(HDVD)
高密度通用多层光盘(HD VMD)
VCDHD(英语:VCDHD)
GD-ROM
MiniDisc (MD) (Hi-MD)
磁光碟 (MO)
镭射影碟 (LD)
Video Single Disc(英语:Video Single Disc) (VSD)
超密度光盘 (UDO)
叠层容积光盘 (SVOD)
5D DVD(英语:5D DVD)
任天堂光盘 (NOD)
标准
SFF(英语:Small Form Factor committee) ATAPI/MMC(英语:SCSI Multimedia Commands)
Mount Rainier(英语:Mount Rainier (packet writing)) (packet writing)
Mount Fuji(英语:Layer Jump Recording) (layer jump recording)
彩虹书
文件系统
ISO 9660
Joliet (文件系统)
Romeo(英语:Romeo file system)
Rock Ridge(英语:Rock Ridge) / SUSP
El Torito
Apple ISO 9660扩展
通用光盘格式(UDF)
ISO 13490(英语:ISO 13490)
延伸阅读
光存储介质历史(英语:History of optical storage media)
高清晰度光盘格式之战
查论编
^ 次世代光ディスク「Blu-ray Disc」に関する発表会を開催. 2002-02-02 [2008-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7).
^ Paramount and Dreamworks Animation Support HD DVD. 2007-08-20 [2008-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9).
^ 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to Release its High-Definition DVD Titles Exclusively in the Blu-Ray Disc Format Beginning Later This Year. 2008-01-04 [2008-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3).
^ New Line Cinema abandons HD-DVD. 2008-01-05 [200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6).
^ Matthew Garrahan and Mariko Sanchanta. Paramount in HD DVD blow. The Financial Times. 2008-01-08 [2008-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9).
^ Reuters. Microsoft's Xbox Could Consider Blu-Ray Support. InformationWeek. 2008-01-08 [2008-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10).
^ HBO Confirms Switch to Blu-ray Exclusivity. 2008-01-09 [200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5).
^ Woolworths stores drop HD-DVD for Blu-ray. 2008-01-28 [2008-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31).
^ Best Buy to Recommend Blu-ray as the Customer's Digital Format Choice. 2008-02-11 [2008-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4).
^ Netflix Goes Blu-ray Exclusive. 2008-02-11 [2008-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4).
^ Wal-Mart Moving Exclusively Toward Blu-ray Format Movies and Players. 2008-02-15 [2008-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0).
^ HD DVD事業の終息について. 2008-02-19 [2008-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1).
^ 时代落幕 索尼宣布正式停止蓝光光盘以及MD的生产_3DM单机. 单机游戏_单机游戏下载_单机游戏大全中文版下载_3DM游戏网. 2025-01-24 [2025-01-25] (中文).
^ The Authoritative Blu-ray Disc (BD) FAQ: What is Regional Playback Control?. 2006 [2006-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9).
^ Dean, Katie. Can Odd Alliance Beat Pirates?. Wired. 2004-07-15 [2025-01-25].
^ 352x288解析度为 VCD 3.0 版新增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蓝光光碟
“蓝光光盘生产设备”获技术成果类市长奖[失效链接] 南方日报
蓝光光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Authoritative Blu-ray Disc (BD) FAQ Archive.today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6-29 by Hugh Bennett
One-Blue 蓝光专利组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索尼创始人
井深大
盛田昭夫
重要人物
岩间和夫
大贺典雄
出井伸之
安藤国威
霍华德·斯金格
中钵良治
久夛良木健
平井一夫
吉田宪一郎
消费电子
α
微单
AIBO
BRAVIA
Cyber-shot
Handycam
Walkman
Xperia
专业产品
广播级摄录
Betacam
CineAlta(英语:CineAlta)
DVCAM
HDCAM
XDCAM
电子阅读器
DPT-S1
DPT-RP1
网路服务
PlayStation Network
PlayStation Store
PlayStation Now
PlayStation Music(英语:PlayStation Music)
PlayStation Video(英语:PlayStation Video)
PlayStation Vue(英语:PlayStation Vue)
SonyLIV(英语:SonyLIV)
Reader Store(日语:リーダーストア)
电子业务
索尼移动通信
索尼电脑科学实验室
索尼数字音频光盘
索尼能源设备
索尼全球制造及运营
索尼影像产品及解决方案(日语:ソニーイメージングプロダクツ&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索尼LSI设计
索尼奥林巴斯医疗解决方案
索尼半导体制造
索尼家庭娱乐及声音产品(日语:ソニーホーム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サウンドプロダクツ)
索尼影音产品(日语:ソニービデオ&サウンドプロダクツ)
索尼视觉产品(日语:ソニービジュアルプロダクツ)
索尼互动娱乐
PlayStation系列
初代
复刻版
2
X
3
4
5
Portable
GO
Vita
TV
索尼娱乐索尼影视娱乐
哥伦比亚影业
索尼经典电影
索尼动画
索尼影视电视
AXN
Sony Channel
Funimation(与Aniplex共同持有)
三星影业
Animax
Animax Asia
Crunchyroll(与Aniplex共同持有)
索尼音乐集团
台湾索尼音乐
香港索尼音乐
中国索尼音乐
J唱片公司
哥伦比亚唱片
RCA唱片
索尼音乐发行
EMI音乐出版
日本索尼音乐音乐
日本史诗唱片
Sony Music Records
BMG JAPAN
Mora
SACRA MUSIC
动画
Aniplex
A-1 Pictures
CloverWorks
SHAFT
Crunchyroll(与索尼影视娱乐共同持有)
Funimation(与索尼影视电视共同持有)
游戏
Quatro A
Unties
其它
索尼创意产品(日语:ソニー・クリエイティブプロダクツ)
Booklista(日语:ブックリスタ)
索尼金融控股
索尼生命保险(日语:ソニー生命保険)
索尼损害保险(日语:ソニー損害保険)
索尼银行
索尼支付服务
解决方案
索尼商业解决方案(日语:ソニービジネスソリューション)
索尼专业系统(英语:Sony Professional Solutions)
其它业务
So-net
索尼PCL(日语:ソニーPCL)
SRE Holdings
Sony Creative Software(英语:Sony Creative Software)
索尼数字网络应用(日语:ソニーデジタルネットワーク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ズ)
M3
MDLinx(英语:MDLinx)
索尼本田移动(50%)
海外分部
台湾索尼
索尼中国
索尼香港
索尼美国
电子技术
Archival Disc(英语:Archival Disc)
ATRAC
AVCHD
BIONZ
蓝光光碟
CD
Cell
DSD
DVD
DRC-MF
FeliCa
G镜头
MD Data
Memory Stick
MD
RealityMAX
SACD
S/PDIF
SDDS
SXRD
UMD
x.v.Color
软体技术
Aperios
Media Go
Picture Motion Browser(英语:Picture Motion Browser)
SensMe
SonicStage
XMB
其它销售
Sony Store
事件
索尼定时器
笔记型电脑锂电池全球召回
看门人丑闻
展览
Sony Expo
Sony Fair
台湾
香港
索尼水族馆(日语:Sony Aquarium)
建筑
索尼城(日语:ソニーシティ)
索尼中心
索尼大厦 / 索尼公园
Mediage(日语:メディアージュ)
组织
索尼仙台FC
索尼教育基金会(日语:ソニー教育財団)
索尼探梦
索尼学园
湘北短期大学
历史产品
特丽珑
索尼光领
索尼娱乐网络
AIWA
Betamax
Clié
Crackle(英语:Crackle (streaming service))
Discman
LocationFree
Mavica
Mylo
PSX
PlayStation Home
QRIO
QUALIA
Reader
Rolly(日语:Sony Rolly)
Tablet/Xperia Tablet
TR-55
VAIO
Vegas
WEGA
Watchman
查论编 视频储存格式磁带模拟
Quadruplex (1956) ·
VERA (1958) ·
Type A(英语:Type A videotape) (1965) ·
CV-2000(英语:CV-2000) (1965) ·
Akai(英语:Akai videotape format) (1967) ·
U-matic(英语:U-matic) (1969) ·
EIAJ-1(英语:EIAJ-1) (1969) ·
Cartrivision(英语:Cartrivision) (1972) ·
Philips VCR(英语:Video Cassette Recording) (1972) ·
V-Cord(英语:V-Cord) (1974) ·
VX(英语:VX (videocassette format)) (1974) ·
Betamax (1975) ·
IVC(英语:IVC videotape format) (1975) ·
Type B(英语:Type B videotape) (1976) ·
Type C(英语:Type C videotape) (1976) ·
VHS (1976) ·
VK(英语:Akai VK (videocassette format)) (1977) ·
SVR(英语:Video Cassette Recording) (1979) ·
Video 2000 (1980) ·
CVC(英语:Compact Video Cassette) (1980) ·
VHS-C(英语:VHS-C) (1982) ·
M(英语:M (videocassette format)) (1982) ·
Betacam (1982) ·
Video8(英语:8 mm video format) (1985) ·
MII(英语:MII (videocassette format)) (1986) ·
S-VHS(英语:S-VHS) (1987) ·
S-VHS-C(英语:VHS-C) (1987) ·
Hi8(英语:8 mm video format) (1989) ·
W-VHS(英语:W-VHS) (1994)
数码
D1(英语:D-1 (Sony)) (1986) ·
D2(英语:D-2 (video)) (1988) ·
D3(英语:D-3 (video)) (1991) ·
DCT(英语:DCT (videocassette format)) (1992) ·
D5 (1994) ·
Digital Betacam (1993) ·
DV (1995) ·
Digital-S (D9)(英语:Digital-S) (1995) ·
DVCPRO (1995) ·
Betacam SX (1996) ·
DVCAM (1996) ·
HDCAM (1997) ·
DVCPRO50 (1998) ·
D-VHS(英语:D-VHS) (1998) ·
Digital8(英语:Digital8) (1999) ·
DVCPRO HD (2000) ·
D6 HDTV VTR(英语:D6 HDTV VTR) (2000) ·
MicroMV(英语:MicroMV) (2001) ·
HDV (2003) ·
HDCAM SR (2003)
光碟模拟
Phonovision(英语:Phonovision) (1927) ·
TeD(英语:Television Electronic Disc) (1975) ·
Laserdisc (1978) ·
CED(英语:Capacitance Electronic Disc) (1981) ·
VHD(英语:Video High Density) (1983) ·
Laserfilm(英语:Laserfilm) (1984) ·
CD Video (1987)
数码
VCD (1993) ·
MovieCD(英语:MovieCD) (c.1995) ·
DVD/DVD-Video (1995) ·
MiniDVD (c.1995) ·
CVD (1998) ·
SVCD (1998) ·
EVD (2003) ·
XDCAM (2003) ·
HVD(英语:High-Definition Versatile Disc) (2004) ·
FVD (2005) ·
UMD (2005) ·
VMD(英语:Versatile Multilayer Disc) (2006) ·
HD DVD (2006) ·
Blu-ray Disc (2006) ·
HVD (2007) ·
CBHD (2008) ·
Archival Disc(英语:Archival Disc) (2015) ·
UHD BD (2016)
固态电子器件
DVCPRO P2(英语:P2 (storage media)) (2004) ·
AVC-Intra(英语:AVC-Intra) (2006) ·
XDCAM EX (2007)
数码无影带式
MOD(英语:MOD and TOD (video format)) (2005) ·
AVCHD (2006) ·
TOD(英语:MOD and TOD (video format)) (2007)
非视讯式电视录影
Kinescope(英语:Kinescope) (1947)
Electronicam kinescope(英语:Electronicam) (1950s)
Electronic Video Recording(英语:Electronic Video Recording) (1967)
查论编高清晰度(HD)概念
高清电视
高清影片(英语:High-definition video)
超高画质电视
模拟信号广播(英语:Analog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 system)(已淘汰)
819线系统(英语:Analog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 system)
HD MAC(英语:Multiplexed Analogue Components)
多重亚奈取样编码 (Hi-Vision)
数字讯号广播
ATSC
DTMB
DVB
ISDB
SBTVD
音频系统
杜比数字
环绕声
DSD
DXD(英语:Digital eXtreme Definition)
DTS
摄影储存
DCI(英语: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
HDV
高清视频与压缩(英语:High-definition pre-recorded media and compression)
超高清蓝光光碟
蓝光光碟
CBHD
D-VHS(英语:D-VHS)
DVD-Audio
H.264
HD DVD
HD VMD(英语:Versatile Multilayer Disc)
MPEG-2
MVC(英语:Multiview Video Coding)
Super Audio CD
无压缩(英语:Uncompressed video)
VC-1
通讯埠
色差端子
DisplayPort
DVI
HDMI
VGA
MHL
建置
各国数字电视建置(英语:List of digital television deployments by country)
查论编电子计算机基本部件输入设备
键盘
数字键盘
影像扫描器
显示卡
图形处理器
麦克风
定点设备
数码绘图板
游戏控制器
光笔(英语:Light pen)
鼠标
光学
指点杆
触摸板
触控式萤幕
轨迹球
盲文显示机
声卡
声音处理器(英语:Sound chip)
摄像头
虚拟(英语:Softcam)
输出设备
显示器
萤幕
盲文显示机
打印机
绘图仪(英语:Plotter)
扬声器(英语:Computer speakers)
声卡
显示卡
移动存储
磁碟组(英语:Disk pack)
软盘
光碟
CD
DVD
BD
闪存
记忆卡
闪存盘
机箱
中央处理器
微处理器
主板
记忆体
随机存取
BIOS
数据存贮器
硬盘
固态硬盘
混合固态硬盘
电源供应器
开关模式电源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电晶体
功率
电压调节模组
网卡
传真数据机(英语:Fax modem)
扩充卡
接口
以太网
FireWire
并列
序列
PS/2
USB
Thunderbolt
DisplayPort/HDMI/DVI/VGA
SATA
TRS
相关
形状规格(维基数据:Q24574728)
计算机硬件历史
计算机科学领域先驱者列表(英语:List of pioneers in computer science)
规范控制数据库:各地
德国
以色列
美国
日本